阅读历史 |

第406章 至秦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406章 至秦

“齐国会兴盛到如何的地步呢”

当被放生的齐使在一片动乱中,登上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大船,踏上去往秦国的航船时,

夏文王暂停了自己在太平道那边的事业,在暗中送别这位年轻且富有朝气的他国使臣。

他看着对方,

心里其实是有点羡慕的。

他的国家正在动乱,对方的国家却在蒸蒸日上。

何博说,“这个我也不清楚。”

“毕竟齐国所在的东瀛岛不是一块很好的地方,要想发展壮大,就要行向海洋的深处。”

而深海,

是鬼神也难以涉足的地方。

它从不排斥何博,对他极尽包容,

可惜何博没有享受它温暖怀抱的福分,时常一不小心,就在大洋的怀里给捂回大陆了。

所以何博也不清楚,

自己何时能够让大洋知道他的根底,再让自己知道大洋的深浅。

“这些只能靠齐国自己。”

夏文王听了,只能皱着眉叹气。

这段时日里,他叹息的次数越来越多了。

然后他对何博说,“目前为止,我和邹衍还没有找到有建立新朝资质的后辈。”

虽然目前的太平道造反派里,有两位大贤良师领导,

一个口绽莲,在辩经一事上无人能及;

一个沉稳有度,处理起起义军内部事务来少有疏漏,

但他们有着很明显的弱点——

这两位领袖,都很老迈。

而对文王和邹衍来说,

他们也无意带领着太平道,将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,全然大包大揽纳入怀中。

毕竟他们的身份,是逝去多时的人。

有些东西,他们可以带着起个头,但没办法将之做到底。

这个世界,

曾经属于他们,

但现在是属于年轻后生的,

到最终,还是属于后来人的。

那些旧有的、传统的,在时光中发挥的作用,

应该是用其沉淀下的智慧,去启迪后人,鼓励他们做出一番大事业。

所以文王和邹衍在人前活动时,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副老迈的面孔。

这样,

更方便他们退出这个已经搭好的舞台,并能理直气壮的,在史书上只留下代号,而不留下自己的姓名。

而在带着忍无可忍的百姓起义之后,

这两个老鬼便在私下,观察起身边有无资格,去竞争夏国“天命”的人物。

奈何时日短暂,夏国这次的动乱,又不同于夏文王生前面对的诸侯割据,因此没有得到合心的人物。

何博就对他说,“这是很正常的。”

“大浪滔天,泥沙俱下,怎么可能透过那浑浊的流水,找到其中的宝石呢”

“而且骤亡骤兴,很多不好的东西,没有得到足够的打压和剥离,对新朝来说,也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“等事态进一步发展,再去看这世间吧!”

说罢,

何博带着夏文王登上一处山岭,俯瞰着下方正在交战的人,感慨着说:

“天下越乱,形势就越好!”

“就让后起之秀放开手脚去做吧!”

哪怕后面可能会陷入分裂、动荡,

但只要能破茧而出,

那对夏国来说,就能迎来另一番美丽的风景。

……

齐使这边,

很遗憾没能在夏国看到美丽的风景,却在秦国感受到了他心目中域外大国的气息熏陶。

他下了船,整理了下仪容后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:

“真好啊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