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03章 齐国的海途(下)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403章 齐国的海途(下)

大汉始元六年,

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,

在海上飘荡许久的齐国航船,总算在夏国的瓜州靠岸——

这是修建在信度河入海处的港口,

曾经是一片略显荒凉的地界,但随着秦国向东开辟了海上商路,秦夏之间贸易往来的频繁,便使得这里日益发展起来。

又因为这里位于夏国的西端,距离如今夏国的都城,以及战火纷飞的东部很是遥远,

所以当齐国的使者下船的时候,只看到一片平和,并没有先前猜测的惶恐和战乱。

这让他心底松了一口气。

当然,

眼下更重要的,是寻找休息的地方,好让船上漂泊多时的船员们舒缓一下身心。

有一个年轻人主动上前,要为他们介绍这里的情况,引领他们去附近的馆舍。

对方长得十分俊美,张口便是纯正的诸夏雅言,没有一点本地的口音。

齐使见了他,便心生好感。

“好看的人怎么会骗人呢”

于是,

他很爽快的应下,跟着对方在瓜州城里行走了起来。

当那年轻的君子果真将齐使领到一处服务周到的馆舍之前时,后者更觉得颜值和人品是正相关的了。

他打算给予对方回报。

虽然初来乍到,齐使没有夏国的钱币,但诸夏之间的钱财兑换起来,是很简单的。

首先在于此时的钱币,是按照战国时秦国的规矩所铸的,

形制大小略有不同,但都是圆形方孔。

其次则在于秦汉夏三国的钱币上,都喜欢标注铜钱本身的重量。

秦两汉铢,夏国则为。

又因为诸夏之间,在几十年前编修《大典》的时候,便通过了“统一度量衡”的决议,

汉夏之间,通过西域也往来频繁,

所以齐使携带的大量五铢钱,是可以轻松在夏国兑换的。

但对方并没有接受。

他说:“我做这个不是为了钱。”

“只是见你们远途而来,出手相助罢了。”

齐使震惊于他的高尚,觉得面前的君子,更加清纯不做作了。

而且对方在拒收报酬后,也没有给齐使留下姓名,只从容拂袖而去,留下齐使留在原地,眺望他的背影。

夏文王有些可惜,“收下的钱财可以拿去资助太平道的事业嘛。”

在放弃了不争气的子孙之后,

这位至今仍独享一座宗庙,每年受子孙叩拜祭祀的大夏开国之君,将自己全部的身心,投入到了助力太平道这件事上。

他没办法做太多事情,

除却凭借死鬼的身份,快速往来于多地,伪装成道人传播“辞旧迎新”的理念外,便是抽空做点生意,帮太平道筹备物资。

太平道中主张推翻腐朽旧王朝的激进派,每每见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仁人志士,都忍不住感念他的恩德和大方。

“带路的那点钱能买什么”

“而且他们能平安靠岸,就已经很让我高兴了。”

何博对夏文王摆了摆手说道。

齐国这次远行的船只,是何博蹲在阴间里,抓了不少死鬼,带着一块设计的——

在扶持诸夏分支这件事上,鬼神并没有偏爱于哪方,只一视同仁的对待。

只是齐国和吴国隔着茫茫大海,险浪跌起,何博担心把一些鬼才装罐打包过去,就真的只有漂流瓶联系的份儿了。

所以,

中国鬼国没办法朝他们那里,稳定的出口鬼才。

但这并不妨碍何博利用自己的权能,在阴间那神奇的弱水之上,模拟出海洋的情况,然后手搓出各种很有可能利于远航的船模,将图纸交给齐吴这两个立足海域的国家。

当然,

模拟终究是虚假的。

纸上谈兵千万遍,也比不上一次实践。

即便从齐国到夏国,很多时候是贴着海岸线行船,遭遇的风险并不剧烈,

齐国在跟中原的往来间,也积累了许多航行的经验,甚至足以让它开船去把吴国打一顿……

但何博仍然担心船只会在半路倾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